黨的十八大以來,北京電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緊密圍繞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,堅持“科技引領、創新驅動”的發展理念,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作用,持續加強和深化科技創新工作,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、填補國內空白的標志性創新成果,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,支撐產業規模和效益快速增長,也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貢獻了“電控力量”。
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。北京電控研發投入保持快速增長趨勢,2021年較2012年增長了7倍,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6%,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780億元,年均研發投入強度超8%,超出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平均水平。
積極開展核心技術攻關。實施研發項目超4000個,開發新產品新技術3000余項,國內首發產品超400項。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70余項。半導體顯示平臺技術實力從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部分領域實現“領跑”,AMOLED技術填補國內空白,MLED、量子點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能力全球行業領先。集成電路裝備平臺圍繞六大類核心裝備,打造平臺型裝備產業平臺,緊跟世界主流技術,達到國內一流水平,有力支撐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。集成電路制造平臺圍繞功率器件、傳感器、光電芯片、高可靠器件等方向,完成多個工藝平臺開發,有力推動了集成電路產品的國產替代,同時帶動了國產材料和裝備的應用驗證。智能裝備、儀器儀表、信息服務等科技平臺,核心技術能力快速提升,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。
科技創新成果顯著。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,年專利申請量從2012年的2000余件增長到2018年的近萬件,并連續4年保持萬件年申請量。十年累計申請專利約7萬件,授權專利5萬余件,其中發明專利占比達80%以上,累計可使用專利約8萬件。截至2022年,北京電控科技創新成果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、中國專利金獎等60余次重要獎項。
積極實施重大產業化項目。著力實施多項重大產業化項目,支撐產業規??焖贁U大。在全國布局建設16條顯示面板生產線,建成國內首條、全球第二條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。搭建了國內規模最大、種類最全、技術水平一流的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平臺。整合6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資源,建成國內首條基于國產成套裝備的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,正在建設基于國產成套裝備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。
打造科技人才鐵軍。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,深入實施“礪劍工程”,開展“歸巢計劃”“領航計劃”“拔尖計劃”等人才項目,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,建立完善人才培訓培養體系,有效增強企業創新能力。截至2021年,北京電控擁有研發人員2萬余人,超員工總數20%,其中碩士、博士學歷占比近35%,打造了一支高水平、專業化的科技人才鐵軍。
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。持續加大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,截至2021年累計擁有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和25個省部級創新平臺,實現二級企業全覆蓋。同時,著力建設科技服務平臺,累計已有10余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、國家級眾創空間、北京市眾創空間、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器等平臺投入運營。
持續加強產學研合作。廣泛開展國際合作、產學研合作、產業鏈上下游合作,推動協同創新、聯合攻關。與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等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超70項,實施聯合研發項目近200個,有效整合創新資源,提升創新能力。2022年,北京電控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“芯屏”融合與系統集成技術聯合研究中心,圍繞集成電路、光電融合、智能裝備、智慧醫工等交叉學科、前沿領域開展聯合攻關。
強化科技創新管理。堅持高點站位謀劃創新戰略,制定實施了“十三五”“十四五”科技創新工程綱要,發布實施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制定了多項科技創新管理制度,逐步建立起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。設立“北京電控科技成果獎”,舉辦五屆科技創新大會,對取得突出成績的科技成果進行表彰,營造有利創新的良好氛圍,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。
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。北京電控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推進北京電控“十四五”發展戰略,面向全球整合創新資源,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,不斷提升產業自主可控水平,為建設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提供科技支撐。